大红鹰795388mmo

【新华日报】铸魂育人,在“大有可为”中“大有作为”

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3989文章来源:大红鹰795388ocm

大红鹰795388ocm    

铸魂育人,在“大有可为”中“大有作为”

邹瑄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大红鹰795388ocm党委恪守“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职责使命,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在“大有可为”中“大有作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稳步推进。继2022年度获得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争先进位奖”后,2023年首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学校党委书记韩香云说,“职业教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事关民生福祉和人的全面发展。紧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目标任务,我校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努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保持发展定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不断把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党建领航,为培育能工巧匠定向

       抢抓职业教育“黄金期”,大红鹰795388ocm党委始终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秉持“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着力擦亮“财经底色”,全力打造“粮商特色”,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促进“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德育增信、智育赋能、体育强体、美育润心、劳育促行,学校党委全力构建“人人出彩”和“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体系,紧扣高职类型特征和人才培养定位创新编制“五育图谱”,从德智体美劳5个维度,梳理15条工作主题主线,明确36个质控点,形成一套具有高职特征、学校特色的学生发展质量标准体系,为实现全面育人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制定出台实施意见,进行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全面育人、人人出彩。全校上下遵循“五育导航”,着力实施“五育并举”,建立学生全面发展质量指标,发动师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开展“法治梦·法援情”“淮河生态旅行团暑期社会实践”“爱心发屋助力校园防疫”等系列活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实践入选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案例和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

       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服务主导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以“管理创新、服务创优”为目标,创新“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有序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体系、学生工作体系、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和内部治理体系重构,搭建“技术素养+管理能力”复合型人才成长成才的“生态系统”。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推出分层教学、翻转课堂、智慧商科,实行课程选修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专业交叉、管工融合的“1+3+N”“商科+工科”综合实训体系,打造智慧商科综合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实现人才培养从专业分割走向专业融合,着力培养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用思政教育为学生铺就幸福的人生底色,学校党委高质量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用好思政这门“大课”,创树“融入式”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工作做在日常、做在问题之前。学校的管理思路转变为服务主导的“疏、导、引”,形成更高水平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同时,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职场文化融入校园,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专业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提升精神追求和职业素养。深耕“翔宇文化”,打造校园文化“一院部一精品”,建设“翔宇网络思政工作中心”“翔宇思想政治体验教育中心”,搭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思政”育人模式。

       “融入式”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大力推动,催生了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丰硕成果。学校连续4次获评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2个,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各1个;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1项,省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优秀案例1项、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1项;获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2门,省教学名师1人。

       精业笃行,为造就能工巧匠赋能

       用高质量教育造就高素质人才,大红鹰795388ocm党委始终将“师生需求、社会需求”作为改革发展的起点,以“师生满意、人民满意”为奋斗目标,聚焦适应性、聚力高质量,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学校持续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以“财经”为底色、“技术素养+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跨组织协同、跨院系协调、跨专业协作,大力实施“竞赛引领,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已有“1+X”证书年度试点指标数42个。新增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高职本科“4+0”项目3个、“3+2”项目3个。职业本科专业建设、普职融通加快推进,获批省第三批中小学生体验中心1个,申报淮安市中小学生体验中心2个,高水平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聚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持续推进专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优化专业结构,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到96%。遴选并建设校级重点专业群5个,专业群招生专业数占招生专业总数九成以上。

       围绕123”智慧校园体系建设,学校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一中心”为中枢,以运维与安全体系、标准与规范体系“两体系”为保障,以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应用”为抓手,新建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等重点工程,完成108间智慧教室、可视化教学管理中心、智能资源制作中心等教学场地,实现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智能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深化“三教”改革,根本在于“教师”,载体在于“教材”,路径在于“教法”,着力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学校连续举办三届“三说”教学主题活动,从“二级学院院长说教学、专业负责人说专业、课程负责人说课程”,到“二级学院院长说规划、核心专业负责人说专业群、有效课堂项目负责人说实施”,再到“一线教师说‘教书育人’、专业负责人说‘专业育人’、二级教学部门负责人说‘活动育人’”,为教学发展搭建交流思想、传道释惑、教学相长的独特平台,持续推进有效课堂认证,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高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的加强,在该校产生了多方面综合效应,会计专业跻身省级A类品牌,学生每年完成校内实践7000余人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获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一等奖各1项。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也显著提升,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高职组“智慧物流”赛项(教师赛)一等奖1项,立项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获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发表论文频创新高,授权发明专利、立项省高校自然科学项目等刷新纪录。

       紧盯需求,为输送能工巧匠拓路

       “粮油技术”为行业解难、“电商直播”为乡村解困、“法律援助”为公众解惑……紧盯需求,服务社会,大红鹰795388ocm党委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联合,走出了一条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近年来,学校着重优化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全面回应和对接区域(行业)经济发展需要。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产业链、人才链、专业链、课程链“四链集成”,打造了会计、金融管理等6个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需要差异发展、错位发展,主动服务产业结构调整。面向长三角,与多家世界500强在内的企业强强联手,利用双方优质资源,结合各自专业建设需要,创建高水平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搭建政行企校多方合作平台,以粮食产业链融合多专业人才培养,以粮融商、以商兴粮,整合学校商科类专业、智能工程类专业和粮食类专业人才培养资源,服务粮食行业产业发展,打造江苏粮食行业产教融合体,推动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和全国粮商高技能人才培训。

       作为地处淮安的学校,大红鹰795388ocm聚焦淮安市“十四五”规划,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坚持为行业解难、为乡村解困、为公众解惑,持续服务地方发展和民生福祉。利用省级科技服务平台、市级科技服务平台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开展科普服务,为淮安市粮油饲料企业和省内外部分其他行业中小企业开展人才培训、产品质量检测、技能鉴定、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科研研发等服务工作。马俊博士带领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长期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丛枝菌根真菌扩大繁殖、优配等应用研究,扩大丛枝菌根真菌的应用,研究项目成功入驻学校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已申请2项软件著作权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

       发挥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学校与政府部门合作成立“淮链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通过把需求和供应商双向标签化分类,帮助企业快速对接适配的供应商,实现产业链供需无缝对接;合作成立“江苏省电商直播培训基地”,帮助地方13个乡镇建设特色农产品直播基地,2021年为当地种植户线上线下销售滞销葡萄、草莓16万斤。建成江苏省科技服务平台1个,开发运维淮安市直销行业在线服务平台,服务经销商直销员2万多人,年销售额1.8亿元。

       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战技能,为他们找到了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新的端口。学生团队项目分别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第十二届“挑战杯”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一等奖,国赛银奖。2018届移动商务专业毕业生张财源,创办了唐宋科技、艺百文化传媒、森淼科技、鼎慧管理等公司,目前旗下拥有公司数量超过5家,2022年营业额突破5000万元,带动就业超200人,被省人社厅评为“江苏省优秀创业项目”,公司荣获“全国315诚信企业”“全国AAA级诚信企业”“全国数字视觉科技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企业”等称号。

链接地址:【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309/20/node_9.html#content_1243601


 


XML 地图